面经详情

一个主动型求职者:我真的去罗辑思维面试了。
这周四晚上,推送了一篇文章:“罗辑思维校招:撩拨万千少男少女心(请帮帮我)”,向所有朋友求援,希望通过网络传播,让这篇文章被罗辑思维看到。罗校招的视频累计观看量已超528万,激烈的竞争中唯有掌握主动权,才能出奇制胜。 身边的朋友纷纷帮忙分享推荐,后来我知道的,有朋友把文章转给了罗辑思维CTO快刀青衣老师、罗友霸王课创始人高兴老师以及公司内的一些小伙伴。 更有朋友直接发来了罗老师的微信,但我没有着急勾搭。因为其实找大家帮忙这件事本身才是我想表达的,让罗老师或者公司小伙伴借此认识我。 衷心感谢大家的帮助! 先啰嗦两句面试的基本情况:11点10分,提前十分钟到公司,工位上稀稀拉拉几个人,陆续有小伙伴进来,看来“不打卡”得到证实。 排在我前面的有两个北大硕士一个留英硕士,汗... 每个面试者有二十分钟左右时间单独跟公司三位美女“谈人生谈理想”(由于这是人生中第二段面试经历,面试经什么的并没有...)。 面试总共分三轮,第一轮了解基本情况,第二轮根据意向职位跟相关项目负责人谈,第三轮见CEO脱不花。每轮结果通知大概等待一周左右,比预想的要长,现在一面结束,等待二面通知。 入正题 “不能干等结果任人宰割,我还得做点什么。”面对激烈竞争,这是我本能的第一反应。 所以写这篇文章,想让罗辑思维的小伙伴看到,自己在为争取工作岗位过程中的诚意与用心,也是本文的主旨: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心思写一系列文章,说说如何在短短二十分钟的面试之外,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表现机会,做一个主动型求职者。 也希望能给正焦头烂额找工作的同仁带来一些启发。 为什么要做主动型求职者? 1.将不可控的事进行可控化拆解——可控转换 2.发动身边一切可以发动的资源——会来事儿 3.做个勇敢实干的“心机”Person——突破设限 一、可控转换 罗胖在周二的得到例会中提到一个观点,这么多求职者,并非先投了简历就会先得到关注,而是要让他们看到,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我们是如何通过步骤拆分去一步步实现的。我把这个叫做“可控转换”,也就是把不可控的事情转换为可控的事情。 “应聘”看起来是一件挺不可控的事情,任何情况下,没谁能百分百有把握拿到offer。因为这是一件双方信息极不对等的事情:即使面试官心里乐开了花,脸上永远只会露出一个挑事儿的微笑。 等待面试通知、等待二面通知、等待三面通知...应聘者在焦急的等待中,往往像得了被害妄想症般,构思出成千上万种被拒绝的理由。 把主动权交给对方,就是这样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。想要把类似应聘这样不可控的事转换为可控,关键点有两个:1.掌握主动权;2.拆分步骤。 所以我是这样做的: 首先,明确目标,想要进这家公司,具备什么能力是雇主最看重的? 分析罗辑思维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,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到,罗辑思维这家公司诸多特点中,非常显著的是“会来事儿”:CEO脱不花生孩子让用户猜孩子的性别跟体重、吃霸王餐、预售20年的跨年演讲门票包括校招直播等等。 罗辑思维几乎让所有事情都不白干,一定得拿出点儿异于常人的“罗辑思维”式特色来。于是很快锁定目标,向雇主展示自己“会来事儿”的能力(“会来事儿”有诸多好处,这个在下一小节中讲)。 然后,确定方案,“请客吃饭”什么的,对一个穷学生来说不太现实。把应聘过程本身用比较“罗辑思维”的方法进行改造是不错的选择。于是便有了:请帮帮我去罗辑思维面试、为什么要做一个主动型求职者...以及之后可能还会有的,跟这次求职经历相关的文章。 回过头来想,招聘、应聘的本质目标是什么?是人力资源的最优分配。为了节省双方成本,产生了现在常见的简历、面试这些工具,而这恰恰是很容易束缚思维的地方。 如果我们非常想进某家公司,那应聘的过程绝不应该在面试的二十分钟后就结束。像美国的领英、国内的脉脉,乃至微信朋友圈都已成为面试官获取面试对象信息的途径。其实先跟老板成为朋友再成为员工的例子,也是屡见不鲜。 但并非每家自己想去的公司都能提前混熟,在应聘过程中扩宽展现自己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通过发布这些文章,我获得了更多表现自己的空间,在这个信息极速流动的时代,若还有朋友能直接把文章发给罗胖,那我就简直太幸运了。 这样便在一个本由对方控制的情景中,为自己争取了极大的主动权(可控化)。 二、会来事儿 我认为“会来事儿”的定义是: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,与外界资源进行广泛协作,达成共赢。俗点儿就是,用不招人烦的方式求人帮忙。 我其实是一个特别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(选择题自己有把握蒙对就绝不看别人的😂),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。但另一方面,我却越来越感受到一种“协作能力短缺”危机,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广泛协作的时代,而且我分析发现,许多身边成功的人都特别擅长“求援”,擅长做大盘子,把所有人的供需整合在一起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其实“会来事儿”绝不简单。 求人办事总不是那么好张口的事,于是我需要不断用上面这套理论鼓励自己。而实际上,这个过程我收获很大: 显性上,如文章开头所说,通过朋友推荐我的文章被分享给了罗辑思维内部的小伙伴,至少我的名字能混个眼熟,另外,还能帮助罗辑思维巩固、扩展校招的宣传(上一篇文章好几个朋友在读读日报评论说,我是被派来发广告的😂); 正能量的事儿能建立好的在线形象,构建自己的软名片,认识更多新朋友; 通过这个合适的方式,巩固了朋友、老师之间的联系,许多长辈留下了中肯的赞赏,除了新认识的朋友,本科、中学同学的转发鼓励非常暖心; 大家给予支持的同时无形中对我寄予了希望,成为一股不断推动我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力量,就比如此刻写下这篇文章; 最后,对我的支持行为,也能反馈给我的朋友、老师们一份满足感,当然被录用请吃饭跑不了😁(互赢) 三、突破设限 为了一份工作值得我这样做吗?万一没有成功不是很糗?会不会显得我很功利? 没错,想做这一切,首先面临的考验是勇气,改变自己的勇气、为了某个目标抛开禁锢,采取切实行动的勇气。(感觉自己做这件事突然从一个原来“本本分分”的人,变成了一个“浮夸”的人😁) 这可能是最根本、最难的一点。也是为什么许多朋友可能看完文章后,仍继续循规蹈矩的原因(希望激将法起作用~现在就去把自己想了很久却一直没有行动的事情做了)。 改变自己、用比较激进的态度去追求一个目标,是少有人采用的策略,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 最近几年的创业经历,让自己慢慢变成了一个更勇敢的人。我或许不是应聘者中最优秀的,但我会把这个经历当做一次创业的过程,去全身心投入。做个有心人,比别人多努力一点。 综上 将不可控的事进行可控化拆解——可控转换 发动身边一切可以发动的资源——会来事儿 做个勇敢实干的“心机”Person——突破设限 希望“成为一个主动型的人”,能给您的生活也带来些许改变。 罗辑思维是很棒的平台,想努力抓住这次机会,希望得到您的支持! 不论成败,但求不留遗憾。 如果您认识在罗辑思维的朋友,劳烦您把文章发给他; 或是分享一下,让神奇的朋友圈见证奇迹~ 最后祝所有毕业生同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!
Q: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。

相关推荐

进入微信小程序

前往微信小程序,查看更多结果

立即前往
看准网罗辑思维罗辑思维面试经验罗辑思维面试经验:一个主动型求职者:我真的去罗辑思维面试了。